“开镰啦!割麦子喽!”5月5日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一的立夏,下范小学农场里的小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悉心照料下华丽转身,绿装变金黄,洋溢着成熟的清香,迎来了小麦课程的“大丰收”。
瞧,503班的班主任包喜睿正在给孩子们讲解镰刀的使用方法,并具体讲解了注意事项。看着这新奇的收割工具,孩子们既激动又兴奋,每个人都想跃跃欲试。在学习收割工具使用方法之后,包老师从收割小麦的姿势,收割的力度和收割注意事项等当方面,并亲身示范,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收割的方法。
麦田里的孩子们弯下腰,躬着背,一手握麦子,一手握镰刀,小心翼翼地割下亲手种植的麦子。一开始,孩子们拿到工具还有些不知所措,割麦子的位置和收割的力度掌握的不好,但在老师的指导下,孩子们慢慢地开始适应,收割起来也越来越熟练。
割完了麦子,孩子们在麦田里仔细搜寻,一边念叨“粒粒皆辛苦”,一边捡起剩下的麦穗。收割完小麦后,老师们还带领孩子们共同探索麦子脱粒的方法,成功将麦粒和麦壳分开。微风吹拂,麦香扑鼻,丰收的喜悦溢满校园。
据了解,该校劳动基地建成以来,这样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已经成为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每个班级承包的“责任田”里一年四季种有农作物,向日葵、玉米、油麦菜、番茄、辣椒、豌豆、萝卜等各种应季蔬菜,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。学生在校园劳动实践活动中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活动,感受生命的成长历程,体验劳动的艰辛,学会尊重劳动、懂得感恩、感悟幸福。
该校校长蒋小燕认为,在新劳动教育的实践中,教师带着孩子们,走出教室,走向田野,以丰富的农场资源,给孩子们带来真实情境的学习体验最为重要。把“劳动”变得好玩、丰富、有收获、有活力,让孩子们“被劳动”到真正喜欢上劳动,并通过劳动获得学识、个性以及情感上的成长。
文字编辑:沈昕
图片摄制:沈昕